• 最新新聞
    熱點推薦
    當前位置:網站主頁 > 新聞動態 > 媒體報道 >

    幫助殘疾兒童的表現方式及相關知識介紹

    發布人:邱新會 發布日期:2019-05-09 11:00 來源:未知 瀏覽:

    世界上有很多殘疾兒童,他們一般都存在會喪失某些行為能力,因此需要社會的關愛。那么大家知道幫助殘疾兒童體現在哪些方面嗎?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殘疾兒童的知識呢?下面小編將會為您詳細介紹。以下關于“幫助殘疾兒童的表現方式及相關知識介紹”的介紹。

     

     

    【幫助殘疾兒童體現在哪些方面】

     

    從制度層面實現了對殘疾兒童的全覆蓋

     

    新的救助制度,將堅持“救早救小”和“應救盡救”原則,對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實施康復救助。救助對象指的是具有常住戶口或居住證的法定年齡兒童,同時具有專業診斷醫療機構出具的相關殘疾或疑似殘疾診斷證明。

     

     

    有相應康復適應指征或經定點康復評估機構評估有康復潛力,監護人有康復意愿并保證受助兒童至少接受規定時間的康復訓練。這里的法定年齡兒童,應當理解為18周歲以下,這比過去的0-6歲是一個十分巨大進步。

     

    實施康復救助的內容,主要是以減輕功能障礙、改善功能狀況、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為主要目的基本康復服務。譬如,為聽力殘疾兒童提供人工耳蝸植入、助聽器適配及聽覺言語功能訓練;為肢體殘疾兒童提供矯治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及功能訓練;為智力殘疾兒童提供認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訓練;為孤獨癥兒童提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訓練。

     

    適當提高康復救助標準

     

    新的救助制度對部分類型的康復救助標準做出適當提高,如聽障、腦癱、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的康復訓練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1.5萬元,比以往標準增加了25%左右。同時,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再適當提高康復救助標準,創新實施送訓補貼制度,切實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

     

    創立了全周期康復救助模式

     

    新的救助制度,是從殘疾兒童實際康復需求出發,實施分類救助。譬如,對需手術矯治或輔具適配的聽力、肢體等殘疾兒童,采取術后1-2年進行機構集中康復訓練;

     

    對腦癱、孤獨癥、智力殘疾等需長期康復的兒童,鑒于專家共識,在機構有價值集中訓練長時間一般為4年左右,在吸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采取機構集中康復訓練不超過4年,需繼續康復的再采用“機構+社區+家庭”康復訓練救助模式,以社區或家庭康復為主,機構跟蹤指導訓練,實行全周期康復救助,讓殘疾兒童充分享有基本康復服務的權利。

     

    對人工耳蝸、肢殘矯治手術實行免費救助

     

    我省以往規定,對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實施免費救助,對肢殘矯治手術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新的救助制度在這方面,支持力度更大,將在免費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基礎上,進一步將肢殘兒童矯治手術納入免費救助范圍。為保證手術質量,還規定由省殘聯和省衛計委聯合確定醫院,共同組織實施,爭取讓更多肢殘兒童能夠盡早盡快融入社會,開啟精彩的人生。

     

    實現了相關制度的有效銜接

     

    新的救助制度進一步明確了發改、民政、財政、人社、衛計等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密切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進一步建立起齊抓共管、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

     

    切實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統一實施醫保救助與項目救助相疊加的方式,即對納入醫保的救助項目,先進行醫保支付,再跟進救助資金補助,切實解決康復救助資金的保障問題。同時要求,要注重落實市、縣兩級政府的主體責任,統籌整合政策和項目資金,共同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

     

    按照“一次辦好”要求簡化救助程序

     

    新的救助制度盡可能地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由殘疾兒童監護人向殘疾兒童戶籍所在地(居住證發放地)縣級殘聯直接提出申請或網上申請?h級殘聯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人提交資料的審核。

     

    經審核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由其監護人按照就近就便原則自主選擇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經組織康復救助的殘聯審核后,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規定,定期與定點康復機構直接結算。無須救助對象墊付康復資金,從而極大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的經濟負擔。

     

    【殘疾兒童的一些相關介紹】

     

    記者從省殘聯獲悉,10月1日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辦法》正式施行,六類殘疾兒童納入救助范圍。

     

    《辦法》規定,康復救助對象為具有戶籍(或在領取居住證)、經濟困難家庭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經濟困難家庭殘疾兒童包含:城鄉生活保障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兒童,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規定的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殘疾兒童。

     

    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也可放寬對救助對象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

     

    《辦法》明確,到2020年,將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基本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到2025年,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完善,殘疾兒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復服務,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記者 曾秦)

     

    ■相關鏈接

     

    救助內容

     

    1.視力殘疾兒童:眼科手術(包括白內障、青光眼、斜視、眼瞼疾病、角膜疾病、結膜腫瘤疾病等)、低視力視功能訓練、低視力助視器驗配。

     

    2.聽力殘疾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助聽器適配、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3.言語殘疾兒童:發聲功能和嗓音、言語康復訓練及輔助器具適配。

     

    4.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包括術后調整外固定、外固定拆卸)、康復訓練(包括術后外固定佩戴中和拆除后的康復治療、運動功能、轉移功能、認知能力、言語交流、日常生活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等)及輔助器具適配。

     

    5.智力殘疾兒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領域的康復訓練。

     

    6.孤獨癥兒童:認知、情緒及行為管理、社交能力、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領域的康復訓練。

     

    救助標準

     

    1.手術類:手術費補助每人不低于15000元(實施人工耳蝸手術的含植入手術、術后開機及4次調機費)。手術費用不足15000元的,按實際發生額給予補助。

     

    2.康復訓練:每人每年補助訓練費不低于12000元,每年長不超過10個月。

     

    3.輔助器具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每人補助不超過1000元(含產品及評估適配費用);裝配假肢、矯形器,平均每人補助5000元(含部件材料及制作費用);助聽器每人補助不超過6000元(含全數字助聽器2臺、驗配及1年內調試);人工耳蝸產品,每人補助不超過5萬元。

     

    4.同一項救助服務同一年度內僅補助1次,多重殘疾的按照相應殘疾類別救助標準給予補助。輔助器具適配每3年補助不超過1次(矯形器適配每年不超過1次)。

     

    如何申請康復救助

     

    市、縣級殘聯協調有關部門定期開展殘疾兒童初篩,建立初篩檔案,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實行實名制管理。

     

    殘疾兒童監護人向殘疾兒童戶籍所在地(居住證發放地)縣級殘聯提出康復救助申請。監護人也可委托他人、社會組織、社會救助經辦機構等代為申請。

     

    縣級以上殘聯對殘疾兒童監護人提交的申請進行審核、認定,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由監護人自主選擇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必要時由市級以上殘聯和衛生健康等部門指定的醫療、康復機構做進一步診斷和康復需求評估。

     

    各地要建立健全評估機制,形成服務前評估、階段性評估、終期評估、常規評估和抽測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機制,實現動態監測,及時評定康復服務效果,評估結果要立檔存放。有條件的地區可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康復效果評估。

     

    康復費用怎樣結算

     

    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經縣級以上殘聯審核后,由同級財政部門與定點康復機構直接結算,結算周期由縣級以上殘聯商同級財政部門確定。

     

    經縣級以上殘聯審核同意在非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由縣級以上殘聯商同級財政部門明確結算辦法。

     

    救助資金必須專項管理、?顚S,不得截留、擠占、挪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和資金籌集使用情況要定期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以上關于“幫助殘疾兒童體現在哪些方面”和“殘疾兒童的一些相關介紹”的介紹,希望能讓您了解“幫助殘疾兒童的表現方式及相關知識介紹”帶來幫助。